市扶贫开发办公室于2002年组建,2003年8月正式挂牌成立,2008年成立党组,为市人民政府直属事业机构。目前现有人数9人,其中党组成员5人,股室负责人2人,综合股科员1人,司机1名;党员8人。2002年,我市被确定为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2011年,被列为武陵山片区连片开发片区县(市)。
一、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上级扶贫开发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拟定和研究全市扶贫开发的有关政策和措施。
(二)会同有关部门拟定全市扶贫开发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根据有关规定实施管理中央和省财政扶贫专项资金;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拟定市扶贫专项资金分配方案;指导、监督和检查扶贫资金的使用;组织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规划、设计、论证、筛选,负责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审核、上报并组织实施;参与信贷扶贫项目的立项、审核、推荐和申报工作。审核信贷扶贫资金贴息,负责财政扶贫、信贷扶贫项目库建设。
(四)负责组织指导全市扶贫开发项目库建设,重大课题研究、宣传和信息工作;协调社会扶贫工作;负责贫困地区最低收入人群的监测和组织实施贫困状况监测统计。
(五)制订扶贫开发科技推广和培训计划;组织实施扶贫有关的培训工作;负责扶贫开发的信息和宣传调研工作。
(六)指导和协调全市社会扶贫开发工作;协调管理有关扶贫捐赠资金和物资;联系省直机关、娄底市直机关对涟定点扶贫工作。
(七)参与农村建设扶贫工作,协同有关部门制订驻村帮扶计划。
(八)负责本办组织人事、机构编制、劳动和社会保障、计划生育以及文秘档案、信访、财务等工作。
(九)承办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和交办的其他事项。
(十)承办市委、市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
(一)综合调研股
协调、承办机关日常政务工作;承办重要会议的组织以及重要报告、文件起草或修改;负责机关文电、政务信息、保密、信访、档案等工作;负责机关事务及资产管理工作;负责扶贫开发调研和宣传信息工作;负责机关思想政治、干部人事、机构编制、劳动工资、老干、社会保障、综合治理和计划生育等工作;承办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负责本办机关财务管理工作。
(二)项目开发股
研究提出我市扶贫开发有关建议,会同有关部门拟定全市扶贫开发中长期发展规划;拟定村级扶贫开发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参与制定年度扶贫专项资金分配方案和信贷扶贫资金贴息方案,指导、监督和检查扶贫资金的使用;负责指导全市财政扶贫项目库建设和组织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的实施;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设计、论证、筛选贫困地区财政扶贫项目;负责扶贫资金用于生产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项目的审核和具体组织实施。
(三)社会扶贫股
会同有关部门联系省直机关、娄底市直机关对涟定点扶贫,负责市直机关定点扶贫工作的管理及业务指导,负责衔接专业扶贫与行业扶贫协调;负责扶贫开发科技推广与培训工作。参与管理贫困地区与国际扶贫工作管理及业务指导;参与管理贫困地区与国际扶贫组织或机构的合作、交流事项,并组织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协调管理有关扶贫捐赠和物资;负责贫困地区低收入人群的监测和有关统计工作。
三、工作成效
自国家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及我省实施《湖南省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01-2010年)》以来,市扶贫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扶贫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各项扶贫开发方针和政策,把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作为中心任务,把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作为实现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不断优化工作方法和举措,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02-2011年,全市共投入各项扶贫资金102855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5922万元,信贷扶贫资金30031万元,整合其它资金和农民自筹资金66902万元。
(一)贫困人口有所减少。2002-2008年,净减少贫困人口6.88万人,净减少42%。其中未解决温饱的绝对贫困人口净减少19%,低收入贫困人口净减少45%。2009年国家提高贫困标准后,到2011年,净减少贫困人口1.6万人。
(二)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坚持基础先行,加快完善贫困地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积极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到2011年年底,共计解决饮水困难人口6.21万人,修建通乡公路610公里、通村公路1623公里,完成农网改造828个村,新修、整修水渠392千米,整修山塘656口,维修水库、堤坝39处。贫困地区和贫困村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增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三)农民素质有所提升。实施“雨露计划”以来,市扶贫办共组织培训4641人次,推荐就业3848人次,年直接实现劳务收入4655万元;带动转移3万人次,实现劳务经济收入3.4亿元。举办种养加实用技术培训100期,培训种养技术人员近2.3万人。贫困地区农民素质有了较大提升,充分发挥了扶贫培训的“造血”功能,切实提高了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四)科学发展能力增强。坚持扶贫开发与发展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相结合,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坚持把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计划生育、农村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结合,提高群众生活和保障水平;坚持把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相结合,促进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扶贫工作“综合开发、科学发展”的效应初步显现。
作者:涟源新闻网
编辑: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