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涟源,公园绿树成荫,道路干净整洁,志愿服务蔚然成风,学习风尚浓郁袭人……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首首流动的诗、一幅幅凝固的画,文明之风如同盛开的鲜花,焕发出文明和谐的芳香,开满了整个涟源!
奏响创文进行曲
早在2010年,市委、市政府就启动了声势浩大的创建省卫生城市、省文明城市工作,并于2012年成功创建“湖南省卫生城市”。在此基础上,全市加块了推进创建省文明城市的步伐。
“‘创文’能让涟源更有魅力、更有吸引力、更有竞争力,可让子孙后代更加文明、更加优秀、更有气质,造福的是全市人民,是一件大好事。”市委书记曾益民对“创文”可谓高瞻远瞩。为此,我市成立了市委、人大、政协一把手任顾问,市长任组长,专职副书记任第一副组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任常务副组长的高规格创文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构建了自上而下的领导网络和大平台。
“创文”过程中,市委书记、市长等主要领导亲自指挥,亲自督战,多次召开调度会议、推进会议,深入城区调研,定期分析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协调、指导、推动全市创建工作。市四大家主要领导还专门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赴汨罗、临湘、新化等县市学习取经,为“创文”提供了坚强的支撑。
吹响创文集结号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市委副书记、市长谢学龙强调,要让人人都是涟源形象、个个都是创文力量的氛围浓厚起来,坚持把思想引导放在第一位,始终坚持把群众参与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和关键。在市委、市政府的带动下,“创文”成了所有涟源人的大事。
在街道、广场、社区,每天都有志愿者加入到创文的队伍,开展文明劝导。“红绿灯文明行”、“夕阳红”志愿服务队等等等等,大批的志愿者队伍已成为涟源最美丽的风景线。
“夕阳红”志愿者服务队队长张四英告诉记者,她们志愿服务队员都是五六十岁的老年人,每天风雨无阻在大街小巷劝导不文明行为。目前,全市共注册的志愿者人数已达93275人。
除了志愿服务的带动,我市还通过媒体、社会、文艺宣传等形式,构建起立体式、全覆盖的宣传教育网络。其中,在《今日涟源》、涟源电视台、涟源新闻网、涟源手机报等媒体开设专栏、专题、专版累计68个,发稿达1250多篇,在街道、广场、社区、车站等处制作公益广告4千多平米,编发《文明手册》7万余份,向全市干部群众发送公益短信70万条。
打响创文攻坚战
城市管理三分在建,七分在管。建设一个环境整洁优美、秩序优良的文明城市,必须强化城市管理,狠抓综合整治。
为此,我市抓住创建文明城市这一契机,城管、市政、交通、公安等职能部门加大执法力度,整治市容市貌、城市秩序、五小行业、文化环境。如今,行走在涟源城区,道路畅通无阻,街道干净整洁,垃圾箱分类整齐,公交车、出租车按规定地点停靠,行车秩序井然,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市民对城区环境变化普遍点赞,同时也让在外的涟源人感慨万千。去年回来参加涟商峰会的深圳娄底商会会长王丽珊说:“看到家乡的变化非常大,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涟源又回到‘小南京’的繁荣时代了,我一定动员在深圳的商人到涟源看看,把合适的项目建到涟源来。”
改善创文大环境
“创文”带来的变化,还体现在了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
各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文明城市创建予以有力的经费保障。生活在这座城市里,也许你不经意间会发觉,环卫车辆来往得更频繁了,路边的果皮箱更多了,交通标志标线更规范了,涟河水更清澈了……
3年来,市委、市政府想方设法筹措5.2亿元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污水处理工程,铺设截污主干管15.6KM;新购置各类环卫车辆36台,新装分类回收果皮箱826只、单桶果皮箱2200多只;划定交通路、人民路和环北路交通标志、标线,制作道路标牌350块,划定停车泊位910个,安装隔离防护栏6460米,新建、改造停车场4600多平方米,改造农贸市场5500平方米。在人民广场、三角坪广场、市政府广场、芙蓉广场、莲花广场等5处路口设置红绿灯并配套绿化带,提高了城区主干道路通行效率。全面硬化、修补城区破损路面,改造人行道板和下水道,维修加固人民桥,扩建梅子桥;新建15个水平压缩式垃圾站,改建公厕50座,新建独立便器二类以上标准公厕6座。城区社区均建立了卫生服务站,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满意度达80%以上;强化公共场所卫生和饮用水卫生管理,并杜绝公共卫生事故发生,市民对公共卫生的总体满意度有了较大提升。
形成创文常态化
“创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在制度化、规范化、全员化上下功夫。对于这一点,市委、市政府早有谋划,把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纳入全市绩效考核,严格考核。同时,改变了重通报、轻反馈,重督查、轻整改的状况,将整改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创文办工作人员说,制度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建立了创建工作月例会制度,各个单位创建工作进展情况就可以及时反馈到创文领导小组或办公室,这样就可以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让各个单位对待工作不松懈。
另外,创文联动机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市文明委各成员单位在工作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整体联动,切实发挥职能作用,确保了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城区“一办两镇”按照“属地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上下联动、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全面负责所辖区域的创建工作,指导、协调和推动社区、城中村的创建活动,推动了创建工作各项任务在基层的落实。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正如市委书记曾益民所强调的:“我市创建省文明城市,不是为了一个荣誉、一块牌子,而是为使涟源更有气质、富有魄力、令人向往,使涟源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参与创建的过程虽然充满艰辛,但只要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创文’目标一定会如期实现。”
作者:黄石
编辑: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