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记民间棕编艺术家吴方才

吴方才编制棕编工艺品“中国龙”

吴方才棕编作品“丹顶鹤”
坐车离开古塘乡麦塘村雷峰坳,手里把玩着方才棕编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方才赠送的棕编工艺作品——中国龙,心里由衷地赞叹:真了不得,普普通通的棕叶在吴方才的手中竟能编出如此精美的艺术品。
在吴方才的作品陈列柜里,各种飞禽走兽的棕编艺术作品琳琅满目,有的大气粗犷,有的小巧秀美,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中国龙”是吴方才众多精彩作品中较有代表性的一个,曾获国家知识产权发明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吴方才的另一作品螳螂,也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外观设计专利。他的作品曾在北京八达岭、广州孙中山纪念堂和广州博物馆展览,很受外国友人青睐。在香港、韩国、新加坡等地也有较大影响。多年前吴方才背着他的棕编艺术品去深圳参加工艺作品展览,想检验一下他的艺术品价值如何。碰到一个外国游客问吴方才“中国龙”怎么卖,因为不会英语,吴方才用手比划着做了个 “五”的手势,心想能卖500元就行了,可外宾误以为是五千,毫不犹豫的拿出五千元人民币。这可乐坏了吴方才,可他还是凭着自己的意愿只收了500元。从此,吴方才对自己的棕编艺术增添了更大的信心,艺术作品也越编越精美,价格也越卖越好。
不了解实情的人可能会觉得奇怪,不就是个棕榈叶编的小玩意嘛,卖那么多钱,不是坑人吗?殊不知,吴方才的棕编作品不同于我们在路边见到的手艺人售卖的棕编小玩偶。给小孩玩个两三天就丢掉。吴方才的作品是可以长期保存,不变色、不变形的工艺装饰品,多年以来,吴方才自己摸索出了一套完整的棕编工艺品制作流程。精心挑选新鲜粽叶按纹路折叠扎紧后反复蒸煮、晾晒、过露,直至完全干透、变白,这样处理过的棕榈叶做成工艺品后不变形;编织完成后再浸上桐油或漆,作品不霉变不虫蛀,可以保存50至100年。目前保存时间最长的是吴方才在部队时编成的一条中国龙,已经保存20多年了,造型、色泽丝毫没有变化。
吴方才从小就爱好绘画和工艺美术,1983年在广州当兵时,看到广州博物馆里展出的根雕、石雕,大受启发,萌生了用棕榈叶编制工艺品的想法。部队没有棕榈叶,吴方才就写信回家托哥哥邮寄,经过一年多的摸索,吴方才成功编制了第一条中国龙。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利用休息时间,不断探索,成功创编了百余种飞虫走兽系列棕编工艺品。经过30年的积累,发展至今,吴方才的编制技法已达300多种。吴方才非常自信地告诉我们:“只要拿个图片给我看,所有飞禽走兽都能编。”我们纷纷要求吴方才当场展示一下他的技艺。吴方才毫不推脱,顺手拿起桌上的棕榈叶和剪刀,十多分钟时间,一只活灵活现的蚱蜢就摆在了我们面前,精巧细致的工艺、朴实素雅的外型,让人赞叹不已。
关于公司未来的发展,吴方才向我们介绍,之前只在业余时间编织,作品也都是赠送,今年3月成立了公司,开始规模生产,工艺技术进一步开发,编制技艺进一步完善,目前已在湄江国家地质博物馆设立了专门展柜,预计明年可以完成产品的包装工序,即时便可投放市场。
来源:涟源新闻网
作者:陈 星
编辑: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