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龙山森林公园

作者:涟源新闻网 编辑:石成 2012-07-27 08:37:46
—分享—

龙山全景    (黄义志  摄) 

龙山风光    (黄义志  摄)

龙山风光    (黄义志  摄)

龙山彩凤湖    (黄义志  摄)

    龙山森林公园是1992年经省批准,在原国营龙山林场基础上建设的。2009年2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升级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这美丽富饶的巍峨大山,有48面山峰,形似巨龙,面积达30平方里。与新邵、双峰县交界,距涟源市城区35公里。高大险峻,峡谷幽深,林木苍翠,奇特壮观。岳坪峰最高,海拔1513.6米,神奇俊秀,风光旖旎。

  龙山周边地势平缓,多在海拔200米以下。唯它平地崛起,以20~40度的坡度急剧抬高,直插云天,故其主峰岳坪峰顶,视野极其开阔。游目百里之遥,邵阳、娄底、涟源、双峰、湘乡一带锦绣山河尽收眼底,为登高远眺的极佳胜境。园内动植物种类繁多,有木本植物83科、258种,草木药材500余种。野生鸟兽60多种。山间林内,四时鸟语花香,珍稀动植物比比皆是,名贵中草药漫山遍野。七条山涧溪河流经园内,水流清澈,条条珠连玉翠,两岸佳景叠出。园内森林覆盖率在80%以上,部分幽深峡谷郁闭度几达100%,酷暑盛夏,这里气温清凉如春,历为湘中避暑胜地。

  龙山旅游景点甚多,百看不厌,著名的有岳坪峰的药王殿,彩风湖的凤凰寺。还有石牛相斗、小瑶池、宝石残月、避暑仙境、将军石、猴头石、观音岩、情郎石、仙人石等等,溪流瀑布更是比比皆是。使人在游览观赏中,神驰遐想,陶然而醉,缱绻留连,发思古之幽情,激开发之宏愿。

  龙山森林公园是中国南方金钱松种子园基地,山峰巍峨,林海茫茫,瀑布高挂,流水淙淙,环境优雅,气候宜人。

  海拔1514米的岳坪峰,雄居在四十八面龙山之上,峰顶上纪念中华医药鼻祖孙思邈的药王殿,始建于唐代。相传唐贞观年间,孙氏来此采药撰方,著《千金要方》,济世救民医百病,疗效神奇,自此上山进殿求医者络绎不绝。殿内“仙井”万人用水不竭,一人饮水不溢,堪为“世之一绝”。岳坪峰顶观日出,万里河山收眼底;山涧之中赏飞瀑,一景更比一景奇,尤以“石将军”据守的“湘中第一瀑布”最为壮观,此瀑布高40余米,宽20余米,遥望“飞流下山涧,疑是银河落九天”。被誉为“神州一绝”的“宝石残月”,其形酷似满月,相传古时一轮圆月坠落此间,清亮如镜,光华万丈,诱来嫦娥仙子动凡心,对镜梳妆,偷食人间禁果,致使宝石破裂失光华,因此被囚禁月宫,登此仙境赏月,使人顿生“嫦娥后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之慨。

  山间林内,四时鸟语花香,珍奇动植物比比皆是,各类中草药材漫山遍野,由全国著名林业劳模、高级工程师陈锡松培育的“一树多花”四季常开,五彩缤纷,被誉为稀世奇观。山里不仅有奇特的自然风光,优美的神话传说和悠久的人文景观,而且有精湛的手工艺品和纯朴的民俗民风,登山畅游,胜景迭出,令游人流连忘返,陶然自醉。待建与在建的“六场”(森林浴场、烧烤场、水上游乐场、斗技场、跑马场、养鹿场)、“七园”(香木园、百花园、梅园、果园、杜鹃园、植物园、动物园)更令游人一饱眼福,雅兴平添。

  万千胜景构成“天下名山,唯此独尊”的龙山特色:静如处子,动如矫龙,美若天仙,幽似仙境,实为旅游、度假、疗养、避暑、狩猎的佳境。

 

 

{Ky:PAGE}

 

 

 

龙山岳坪顶

药王殿

  龙山药王殿

  龙山现存历代古迹数处,其中以药王殿为最著。该殿座落在岳坪峰顶部,为纪念唐代名医孙思邈而建。始建于唐,后经历代修葺,至清光绪十三年具现时遗址规模。全殿占地900平方米。殿高约8米,全系浮雕石刻。外墙由巨型花岗岩条彻成,顶盖大铁瓦。殿内存有孙氏实用药方和历代积累的祖传秘方1240个,慕名上山求医者络绎不绝。殿堂正门上刻“药王殿”三字。另有碑刻、石雕多处,均出自名人手迹。药王雕像奉于佛堂。殿内有古泉一口,泉水终年不断。

  为纪念唐代名医孙思邈(581-680),唐初就开始兴建药王殿。旧址位于岳坪峰南簏30米处的马鞍山脊。后多次修葺,明代迁现址岳坪峰北坡。相传孙氏因治好了唐皇娘娘的病,被御封为“药王”。他为著《千金要方》,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并曾来龙山采药著书,写下部分书稿。

  孙思邈一登上龙山,就为这里漫山遍野的药材和美丽景色所吸引,他定居在龙山脚下一个村庄里,每天上山尝百草,采药方,潜心研究药学,为周围百姓除病解痛。一日,他上山采药,路遇一家出殡,一老妪悲痛欲绝。孙细观灵柩,见棺下尚有鲜血渗出,忙问老妇,死者何人何因。妇伤心地答道:“是我那苦命的女儿啊,没想到碰上难产!”孙又问:“死去多长时间了?”答“才几个时辰。”孙沉思片刻,对老妇说:“老婆婆,从棺木里渗出的血看,你女儿还有一丝救活的希望。”老妇喜出望外,忙叫打开棺木。只见孙取出银针,对准穴位扎去。少妇缓缓睁开眼帘,苏醒过来,接着婴儿也“哇哇”落地。从此“药王”的名字传遍龙山内外;他居住的竹篱茅舍门庭若市,前来求医问诊者络绎不绝。药王则不分贫富贵贱,有求必应,免费治疗,深受群众爱戴。

  药王逝世后,龙山乡亲为纪念这位济世救民的神医,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在药王熬药炼丹之处修建了一座药王殿,年年月月前往进香朝拜。现旧殿虽毁,但地基、砖块等遗物尚存。

  明初重建的药王殿,殿宇宏伟,用工粗犷坚实。整个建筑占地1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有山门、殿堂、僧房及客房等。为防汛风暴雨的浸袭,殿宇外墙均用巨大的条石、方石砌成,叠造精致、严密,墙面上的字画历经沧桑,仍清晰可见;屋面盖30厘米长、20厘米宽、1厘米厚的铁瓦,工艺制作别具一格。

  山门外有30米长、4米宽的茵茵草坪,坪与山门间设9级石阶相通。山门造型古朴雄浑,有高3米、宽2米的拱形石门,两尊石狮分列门左右的石墩上,雕工精细,形象生动。拱门横额上刻“湘南孕育”四个遒劲的大字。门边刊对联两幅:“万里风光供吐纳,四时花草著精神”;“宫阙生灵穹天章云汉,造化运神秀仙露金茎”。山门边有一大青石,称“晒书石”。传说孙思邈曾在石上晒医书。

  进山门沿石径行10余米至殿堂。石径两旁有坪,坪内各有一石砌塔式香炉,四时青烟袅袅,芳香四溢。坪的两侧有供香客留宿的楼房两排。殿堂正门为石拱门,门的左右各有一尊半蹲石狮,门上方嵌一横匾,镌“药王殿”三字。门框上有“双凤朝阳”、“二龙戏珠”、“双狮抢宝”等浮雕。绕过天井两旁的甬道至正殿。殿中置有4根顶梁石柱,高9米。正面设神龛,正中有高大的药王圣像,左右列龙、虎二将及诸多佛像,均溢金流彩。

  民间传说着药王收得龙虎二将的故事。一日,药王在龙山采药时,龙王的三太子化作平民,慕名来找药王治病。药王切脉后说:“你的脉不是人脉,须显露原形后,方能下药。”三太子只得变回龙体。药王翻开三太子身上的片片鳞甲,将寄生虫一一除掸。龙体大愈,情愿不回龙宫,永远侍奉药王。这就是“药王得龙”。过了不久,龙山虎精也化作人形来找药王治病。药王把脉后说:“你这脉不是人脉,请现原形看病。”虎精现出原形,药王看病后大骂:“你这孽畜,到处伤人,喉里还卡有人骨。把咀张开,我与你取骨,但以后不得再伤人命。”药王手动骨出,老虎满身轻快,对药王说:“感激药王救命之恩,愿拜您为师,终身侍侯师父”。这样,药王又得了虎将。以后,龙虎二将世世代代侍奉在药王身旁。

  药王殿正殿两旁各有僧室数间,靠右最后一间僧房内有一方形石井,约一平方米,水质清冽,“万人饮水不竭,一人用水不溢”。在海拔1500多米的孤山顶,清泉四季长在,实属稀世奇观,人称“仙井”。过去,常有膜拜者求长老赐予,以祈消灾延年。

  殿内还存有孙思邈的实用药方和历代积累的各种秘方3000个,均有神奇的疗效,疑难顽症痊愈者不计其数,服其方死后回生者也不少。因此,慕名前来烧香求医者络绎不绝,长盛不衰。

  飞水洞瀑布

  四面高山峻岭,中为盆地,有良田沃土数千亩。溪从白水村穿田垅而过,至两山狭缝处,从溪云石飞流直泻如洞似穴的深谷,这就是龙山最为壮观的飞天洞瀑布。古时《湘乡县志》载:“飞水洞瀑布,四面崇山围绕,中有洞天。其水由浮云石飞流而下,望如白练,故其地又名白水。皆胜地也”。飞水洞瀑布,高近百米。立在浮云石向下看,洞幽深不见底,只见白龙飞下,水雾腾腾,震撼山谷。

  情侣崖

  情侣崖高百丈,四周悬崖绝壁,难以攀登,壁间满是奇树异花。崖顶并立两根石柱,犹如一对依偎的情侣在观赏大自然美景,倾吐衷情。

  相传两根石柱是一对恩爱夫妻的化身。洞庭龙王的四王子,厌倦龙宫生活,常化凡夫,与山民居在一起,他热爱劳动,关心山民疾苦,他天旱唤雨,久雨驱云,使龙山森林茂密,五谷丰登,深受山民喜爱。四王子爱吹笛,笛声格外优美。每当劳动之余和夜深人静,吹起神笛,悠扬的笛声,惊动了火神的女儿桂花仙子,她拔开云雾窥视,对英俊潇洒的四王子产生爱慕之情,偷偷下凡与四王子聚会,由爱情发展为夫妻。火神得知后极为恼怒。原来火神与洞庭龙王是情敌,他俩为争夺云女,水火不容。云女倾心洞庭,火神恶毒地将云女活活烧死。如今女儿与情敌之子结为夫妻,岂能容忍。于是强迫女儿割断姻缘,即刻回宫;如不返宫,就要将她烧成石头。桂花仙子誓死不从,火神口吐火焰,将其顿时烧成一尊石像。四王子赶来相求,亦被烧成石头。紧挨在桂花仙子的石像旁,从而朝夕相依,永不分离。

  如今的年轻夫妇和相恋的情侣,不怕山高路远来龙山瞻仰,倾听这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

  仙人桥

  在情侣崖对面的山上,有座天然石桥,名仙人桥。飞架深谷,望而心寒。桥头有一尊天然像,似一年轻善良的和尚背着一个俊俏的姑娘,姑娘含情脉脉地伏在和尚的背上。这就是情人石。情人石不远处有一独身秃顶的巨石,象老和尚,人称方丈石。

  传说很久以前,飞水洞瀑布旁的龙王庙,住着一个方丈和一老一少两个和尚。在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一个早晨,老和尚发现一位冻死的妇女抱着一个尚有微温的小女孩倒在浮云石畔的岩石下,忙解下袈裟,包着小女孩回庙,救活后将她送给紫云庵老尼姑抚养,并被削发为尼,取法号可人。可人长大后,念念不忘老和尚救命之恩。一天她做了几样好菜给老和尚送去,走到飞水洞瀑布下,因口渴俯身去喝水,从水影中见一只老鹰恶狠狠地扑来,她吓得掉进瀑布下水潭中,龙王庙的小和尚如意来水潭挑水,连忙把她救起。从此两人心中播下了爱情的种子。可人19岁那年,老尼姑坐地归真,老和尚圆寂升天,可人常请如意至紫云庵干活,来往日多,爱情增长。但佛界不允许结婚,两人决定私奔还俗,去乡间过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一天夜里,他俩在恩人墓前念佛、磕头后,沿羊肠小道向东走去。月亮升上中天,他俩走到一座山峰前,脚下百丈深渊,寒气袭人,想尽办法也难过去。俩人跪下磕头念佛,求神人搭救。突然闪过一道金光,悬崖上出现一座石桥。俩人过了石桥,山道越来越险,如意对可人说:“快趴在我背上,我来背你”。这时庙中方丈赶来,大声吆喝:“站住,两个佛门逆子,竟敢私奔,看我佛法”。说完,方丈手舞足蹈作起法来,这对忠贞不渝的恋人顿时变成石头。老方丈因违背天意,随即也化为石头。这就是情人石、方丈石、仙人桥的来历和美好传说。

  铁狮坪瀑布

  铁狮坪瀑布,又名湘中第一瀑布。距“情侣观景”一公里左右。铁狮河穿过崇山峻岭,冲破重重石岩阻挡,在这里又被枕形巨石拦腰堵住。形成天然石坝。溪水浸过坝顶飞泻,形成宽4米、高10多米的十分壮观的帘状瀑布。瀑布落入50多平方米的深潭中。潭中无鳞无骨的鱼,味道鲜美。潭岸陡壁上阔叶树葱翠、古朴,古藤,苔蔓裹满树干。吊挂半边潭空,环境幽美。

  相传铁狮坪的坝、瀑布、潭、鱼,都是神仙点化的。很久以前,溪旁住着一位远近有名的孝子,名邵纯,为母治病,用掉了全部家产,母病仍未好转。一日,母思鱼吃,邵纯拿着渔具去溪边捕捞,一无所获,在池边恸哭失声,路过的一位老翁问明原委,决定助其一臂之力,他一掷手,一块巨石横卧溪涧;接着又将随身的葫芦倒过来,顿时溪涧水满,流下山崖汇成深潭。老翁又折来一些树枝,折断抛向潭中,变成活蹦乱跳的鱼儿。邵纯跳进潭里捉了一些鱼,回家煮给母吃,母亲不治之症奇迹般地痊愈,老翁也不见了。这个神话故事一直在铁狮一带传为佳话。

  将军石

  从快溪乡沿狮河登龙山,先映入眼帘的是矗立于狮河口悬岩峭壁上的将军石。身高50米,胸围30米左右,眉粗眼大,鼻梁高耸,头戴钢盔,身披铠甲,腰挂长剑,目视山外,耳听八方,威武雄壮,恰似龙山威镇山门的把门将军,使龙山更显神奇风彩。

  将军石脚下的狮河,两岸壁高200来米,壁上满是藤刺灌木,无人敢下。将军石旁有人工水池,常有一股桶粗的渠水倾注狮河,形成瑰丽的瀑布。只听到“轰隆隆”的瀑布声、流水声,威震河谷,远扬高山。由于狮河两岸,尚未开发,游客只闻其声,难见其貌。

  猴头石

  过将军石,行一公里左右,到猴头山。仰头望去,山顶就象巨大的猴头,嘴突眼陷,耳竖顶突,面须茸茸。两眼紧瞪狮河、游路,以及两岸苍藤、熟果,似欲去沐浴、攀登、采食,似欢迎游客,形象逼真

  猴头山壁如刀削斧劈,非常险峻,只有善于攀登的山猴才能上去,游客只能眺望,一饱眼福。

   观音岩

  位于猴头山前数百米的路旁,游路左侧的高峰悬岩下一座小山包,高数十米,山腰一矩形洞门,有一神龛大小的天然石窟。石窟中立着一尊天然石观音,高一米多,双目微闭,双手合十,形象十分逼真,引发游客注目凝神祈祷,赞美观音岩的雄伟和微妙。

作者:涟源新闻网

编辑:石成

阅读下一篇

返回涟源市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