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龙塘杖头木偶戏

来源:涟源新闻网 作者:杨卫星 姜 艺 编辑:石成 2014-07-31 15:07:40
—分享—

  

 

  木偶表演栩栩如生

  

 

  团长夏细金在传授刺绣技术

  木偶戏艺术源远流长。鸿庆木偶戏剧团表演的杖头木偶戏,作为木偶戏的一个分支,自明朝初期开始从江西迁至我市龙塘,在湘中一带兴起,并传艺带徒,木偶戏班不断增多。清末至民国时期,涟源的班社增加至10余个,著名的有“鸿庆”“鸿胜”“复兴”等班社,演出伸展到韶山、湘潭、娄底、安化、新化、湘乡、宁乡等地,同时出现了大批技艺精湛的艺人。鸿庆木偶戏剧团是湘中地区唯一一个剧本最全、技艺最精湛、人才最全面的剧团,主柱夏细金精通“仗头木偶”雕刻、开脸谱、袍服设计、裁剪、绘画、湘绣等,吹、拉、打、顶、唱,生、旦、净、丑,可谓样样皆能。

  杖头木偶戏又名观音神戏,由于湘中人民对观音菩萨的信仰、崇拜,为求保平安、清吉、求寿、求嗣,求保工作顺利、财源广进、身体健康等,都发心叩许观音神戏。有的以家庭叩许,有的以集体叩许。通过还愿演唱观音神戏,每年在各地演唱达200天以上。

  杖头木偶由头、肩排子、挂钩、肩膀连接绳索、两条手臂构成;身子分文身子、武身子两种;帽子分硬、软两种;袍服分猛袍、甲袍、青衣、公装等。

  戏台由16根木条、8条走支篾、上下两副走台绳索、顶帐、围台布、中帐、桌、椅、内彩、外彩等构成。

  木偶戏经典剧目的唱腔和配乐继承了汉戏的传统,其演唱清澈宏亮,委婉动听,台词高雅,严谨而不乏幽默,韵味悠长,与老百姓的生活习俗紧相吻合。其唱腔丰富,分为高、弹、昆、低四大类。鸿庆木偶戏剧团以高腔、弹腔为主要唱腔,融入梅山山歌音乐元素,演唱委婉动听,别具一格,拥有浓厚的梅山文化特色,以及蕴含湘中地区的生活气息,形成了木偶戏自有的独特风格,深受民众青睐。

  木偶戏有千台以上传统剧目,其中《观音传奇》、《岳飞戏》、《西游记》、《定军山》、《天水收维》等优秀剧目,深受群众喜爱。剧团还创作了50多台汉戏如《三代四状元》、《五代荣》等。

  解放前,木偶戏在湘中大地广为流传,为广大城乡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民间艺术的木偶戏得到迅速发展。1964年,鸿庆木偶戏剧团夏细金荣获省文化厅颁发的优秀演员奖。

  鸿庆木偶戏剧团在湘中地区有过灿烂与辉煌,颇受欢迎。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龙塘一带的杖头木偶戏甚为活跃,演唱《杨家将》、《薛仁贵征东》、《薛仁贵征西》等“精忠报国”类剧目,以鼓舞群众斗志,踊跃参军,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文革”十年,木偶戏由盛转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电影、电视、歌舞娱乐活动的兴起,人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日渐丰富,木偶戏由于演出行当不齐,后继乏人,逐渐消失。

  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尤为重视,仗头木偶戏已列入娄底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传承。杖头木偶戏这株民俗文化奇葩,将会绽放出更加诱人的芬芳!

来源:涟源新闻网

作者:杨卫星 姜 艺

编辑:石成

阅读下一篇

返回涟源市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