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涟源市分站5月21日讯(记者 肖星群 通讯员 廖丽娟 李珍)5月18日,桥头河镇石狗村几名村民早早来到村级办公楼,等候第一书记罗碧峰帮他们做免费理疗。
2016年10月底,市人民医院驻村帮扶石狗村。2017年5月,脊柱疼痛科副主任罗碧峰接过同事的“担子”,担任石狗村第一书记。
市人民医院充分利用自身医疗优势,在石狗村开展健康扶贫、进一步完善了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了村级工程项目,解决安全饮水等问题。石狗村的面貌焕然一新,贫困户稳步脱贫后,有些已昂首在致富路上挺进。
健康扶贫受欢迎
人到中年老年,不少村民有四肢麻木、肩颈疼痛、头部疼痛之类的症状。罗碧峰便把自己的一身所学在石狗村发挥得“淋漓尽致”。 而他的针灸理疗颇有“手到病除、针到痛去”之效,很受村民特别是一些行动不便老年村民的欢迎,由于人数较多,单个治疗时间比较长,村民有时要排队接受针灸和理疗。
“最初的入户走访时,我就有开展免费针灸的想法,扶贫工作压头,免费针灸到2018年才开展起来。”从2018年5月9日开始,罗碧峰在做好扶贫工作外,和村民约定每个星期一、三、四下午三点钟开始免费针灸。78岁的聂金吾老人虽然住在隔壁,可为了早点享受到免费针灸,有时是下午一点多就拄着棍子过来抢“号子”:因为罗碧峰扶贫工作事情多,来得晚的村民有时得等到下一批。
88岁的颜细丁老人对罗碧峰家门口开展理疗服务非常感激。她的媳妇颜雪芬行动不便,不能说话,在家门口通过几个月的针灸治疗后,现在能够进行简单言语表达,基本上能够独立行走,做些简单家务活。罗碧峰每个星期抽空免费为村民做3次免费针灸理疗,一年多时间里达到了1000余人次,有时一天十来个村民,一做就是四五个小时,罗碧峰从不言苦言累。
64岁的贫困户颜新龙是医院党委书记梁志和的结对帮扶对象。2019年6月,因咽喉部不适在涟源市人民医院八病室住院,期间发现左舌部肿物,考虑为恶性病变,梁志和邀请湘雅医院教授来医院会诊手术治疗,住院后结算总住院费用37800多元,按政策报销后自负住院费用的10%为3780元,医院考虑到其家庭状况,又减免个人部分2000元。“这么大的手术,我只花了1780元,现在国家政策太好了,医院太关心我了。”颜新龙感激地说。
市人民医院也充分发挥行业特色,对石狗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分年度免费进行价值500元的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台账。对在医院住院治疗的贫困户患者,相关费用也进行额外的减免。医院还积极落实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大病救治等健康扶贫政策,对住院的消化道肿瘤和终末期肾病的贫困人口,自付部分医院给予50%的减免,为贫困人口提供了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同时,医院每年多次组织骨科等几个科室为村民开展大规模义诊,免费为村民发放痛风药、降血糖药、护胃药等药品价值3万余元,为1000多名村民进行了B超、心电图检查和血压血糖检测。
石狗村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健康扶贫、介绍村民就业等措施,于2019年底退出贫困村行列。
产业扶贫稳定脱贫增收
村里有和裕圣丰养殖专业合作社,规模较大,虽聘请一些贫困村民打临工,但前几年合作社基本上是“单打独斗”,没有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罗碧峰多次上门与理事长谈心,鼓励合作社通过扶贫政策与贫困户实现“双赢” 。
目前,23名贫困户在合作社就业。小淌组55岁的贫困户刘再吾2018年进入扶贫车间以来,在家门口每天八个小时的工作让她颇感满意,“每个月收入2000余元,减轻了家庭负担,还可以抽时间照顾患病的丈夫。”近两年,合作社还与全村自主发展产业的贫困村民签订了农产品保底收购协议,帮助贫困户稳定增收。
为了让贫困户发展种养殖业有信心,有盼头,市人民医院利用医院人多力量大的优势,通过合作社在村里开展消费扶贫,2019年,帮助全村贫困户销售鸡鸭鹅、蔬菜等农副产品价值20万元,给贫困户带来了真金白银的收入。近三年有75户通过自主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靠自己勤劳的双手不但脱了贫,收入也一年比一年增加。
小淌组颜春桃的父亲和妻子相继患大病,医疗费用支出巨大。在帮扶责任人龙富强的鼓励和支持下,一直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颜春桃常年外出务工,从事室外装修工作,妻子和父亲身体好转后,在家种植4亩水稻,养了4条牛四、70多羽鸡鸭,全家齐心勤劳致富,年收入达10万余元,成了村里的脱贫典型。可喜的是,在他们的带领下,小淌组田土无荒废,农业产业兴旺。
工作队还通过委托帮扶的方式帮助贫困户稳定脱贫。如今,全村有53户贫困户加入湖南忠食菌业,17户加入娄底祥兴农业、13户加入回春堂药业进行委托帮扶,获得稳定收益。
来源:红网涟源市分站
作者:肖星群 廖丽娟 李珍
编辑:吴一夫
本文为涟源市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ianyuan.rednet.cn/content/2020/05/21/7277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