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涟源市荷塘镇田心街新建市场里热闹非凡,人气旺盛。原马路市场3月底取缔后,政府于5月开工择地重建,总投资近24万多元,占地面积1500多平方,摊位达到80多个以上,6月中旬交付使用。
“我们田心街上现在交通安全好多了,以前这里是集市的时候,交通堵塞严重,现在集市搬迁了,交通通畅了,小孩子过马路时安全方便多了。”村民李先生高兴地说。
去年11月以来,涟源市紧密结合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责任落实,严格隐患整治,高标准推进交通顽瘴痼疾集中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科学谋划,全力推动集中整治行动
涟源市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曾小坤任组长的道路交通安全顽瘴痼疾暨马路市场安全隐患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在全市开展交通问题顽瘴痼疾暨马路市场安全隐患集中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明确了“三大”工作目标和“7大类、15个具体问题”的整治重点。市政府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密集调度;各职能部门、各乡镇街道相应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工作机构和专班,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密切配合、联动发力,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格局,确保集中整治高效推进。
为了着力营造集中整治氛围,出台了《涟源市交通问题顽瘴痼疾集中整治行动宣传方案》,通过“村村响”、电子显示屏、宣传横幅、宣传橱窗、微信群以及各类新闻媒体宣传等方式,在全市范围广泛宣传发动,营造了浓厚的整治氛围。截至目前,开展交通安全宣传“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专题宣讲135次;张贴宣传标语2.7万余条、悬挂宣传横幅650多条、发放宣传单1.6万余份;安装马路市场永久性关闭标示牌51个。同时,通过每周在市内各幼儿园召开一次交通安全例会,全面提升幼儿及其家庭成员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
坚持“防范为先,处早处小”的原则,全面开展交通问题安全隐患排查,并规范建立工作台账,明确整改目标、整改措施、责任主体、整改时限,实行挂图作战、逐一销号。同时充分发挥督促督办“利器”作用,根据集中整治的时限要求,由市政府督查室以“四不两直”方式直入现场、直面问题、直接督办,全面压实工作责任,全力确保整治效果。
多措并举,整治效果日益明显
重拳出击,坚决取缔马路市场。2020年4月22至24日,湖南省、娄底市马路市场安全隐患专项整治办公室对涟源市19处长下坡、急弯、临水临崖“四类”马路市场进行了地毯式检查督查。反馈和交办的主要问题是,马路市场取缔的标准不高,马路市场取缔不干净、不彻底,马路市场范围内的违章建筑未拆除。有些已取缔的马路市场还存在占道经营、流动摊贩流动经营的情况。
针对交办督办的问题,涟源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市政府领导靠前指挥,密集调度,市商粮局积极协调,全市共出动联合执法人员845人,出动执法车辆150台,工程机械12台,租用氧割机38台,聘请民工66人,拆除违规搭建棚子217个,拆除固定建筑3处,拆除非法广告牌57块。
全市71处马路市场已于6月底全部取缔到位,并由市财政安排500万元马路市场整治建设配套资金,决定今年在全市范围内建设19处乡镇农贸市场和乡村集市。
靶向整治,严查非法运输营运车辆。涟源市交通运输局围绕“人、车、路、企、政”五个方面,有的放矢,开展靶向整治。
针对“两客一危”等重点车辆,严把“三关”,加强源头管控。目前全市“两客一危”车辆共215台,其中长途客车117台,已全部安装智能监控系统,另危货车辆共98台,已全部安装动态监控系统。
行动以来,打击非法营运累计出动执法2901人次,打击非法营运累计出动车辆236台次,共打击非法营运77台次,罚款58.5万元,并全部处理到位。全市有6家运输企业所属车辆多次超员、超载违法情况,以及有67起涉嫌非法营运案件等问题。市交通局顽瘴痼疾办向市道路运输管理局按“一单四制”的要求下达了交办函,明确了整改要求和时限。按照整改要求和时限,相关业务股室、队迅速行动,结合“隐患清零”工作采取有力措施、严管重罚,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了整改工作,维护了客运市场的安全与稳定。
排查全市农村管养公路532公里,对管养道路上的43处安全隐患进行了整改,现已全部整改完成。共安装钢护栏4500多米,标志标牌52块,减速带363米,凸透镜46块,混凝土挡土墙7处。路政二个执法大队共处理违章建筑8处,清除路障200余处,清扫公路障碍物320余吨。
部门联动,确保校车安全运行。2020年4月19日,涟源市道安委、市校车办组织全市校车进行集中安全检查。开学前一周,市校车办督促各乡镇校车办对本辖区校车运行线路进行全面排查,隐患路段建立台账,并要求在开学前整改到位。4月12日起,市校车办与市交通运输局、市交警大队等部门到重点乡镇进行抽查,检查达60人次,检查路段2000多公里。发现道路隐患20多处,要求乡镇限期整改到位。截至5月底,隐患均已整改到位。
市校车办监控中心与乡镇监控平台切实加强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终止校车违章违法行为,截至10月份,市监控中心共发现违章违法行为 65起,均按照相关奖惩制度处理到位,情节严重的交执法部门依法处理。市校车办每月协同市交警大队每周坚持上路巡查不少于2次,截至目前已累计上路巡查48次。全年协同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交警大队开展校车安全“顽瘴痼疾”集中整治行动4次,查处违章违法行为12次,均由交警部门依法处理到位,产生了很大的震慑力和良好的社会反响。
严查严处,治超力度持续加大。涟源市治超办积极创新货物源头监管手段,在全省率先引入源头治超综合监管系统。截至目前,全市23家货源企业安装了此套系统,监控数据接入了市、县两级平台,实现了远程监控,真正做到了从“源头”上扼制超限超载车辆上路行驶。今年年初,治超办还设立源头稽查队,加大了对全市源头企业的监管力度,截至目前共约谈货物源头企业5家次,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28家次,依法处罚24家次。截至10月底,全市共查处违法超限超载车辆1207台、卸载货物13210.7吨,处理违法源头企业24家次,查处拼改装车辆16台次,强制恢复16台次。全市整体超限率控制在1%以内,10月底止两站点超限率调查控制顺利达标,硬性目标任务超预期高标准完成。治超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非常明显:货运车辆道路交通事故为零,公路路面优良率持续保持在93%以上,道路预防性养护费用同比下降50%,公路通畅环境持续保持。
持续推进,确保专项整治成果
交通顽瘴痼疾整治工作永远在路上,涟源市道路交通安全顽瘴痼疾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顺民表示,一是宣传发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个别领域仍然存在安全意识不强、隐患整治不力的现象;二是排查整治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大,特别是7大类、15个具体问题可能存有的排查死角和整治空档;三是有些后续工作还需进一步跟进,如取缔马路市场后,还需有效解决当地群众购物所需和经商就业等问题。
针对存在的问题,涟源市将进一步压实责任。将集中专项整治行动与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和行业主管责任,压紧压实党政一把手和分管领导和挂点领导的责任,实行实时跟踪管控、严防反弹。进一步凝聚合力。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整合商粮、教育、交通、应急、公路、交警及各乡镇街道等部门单位的力量,构建完善信息共享、联合执法、处置通报等工作机制,全面形成整治合力、提升整治效率,确保如期达到整治目标。进一步抓实整改。对标整治要求及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标准,继续紧盯7大类、15个具体问题,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抓实抓细问题整改。如突出抓好非法营运、超限超载、乱停乱放等违法驾驶行为的整治;切实抓好路面设施设备维护和隐患治理;加快建设既定的19处乡镇农贸市场和乡村集市,并严格实行规范管理等。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涟源市将坚持安全第一的理念,严格按照上级的部署要求,在全面巩固前段工作成效的基础上,持续加大整治力度,确保集中整治达到预期效果,并逐步建立长效机制,切实维护道路交通安全。(肖星群 吴业平 谭喜凡)
来源:涟源新闻网
作者:肖星群 吴业平 谭喜凡
编辑:吴一夫
本文为涟源市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ianyuan.rednet.cn/content/2020/11/18/8592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