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聂新平:扎根农村谋“前途”

来源:涟源新闻网 作者:肖星群 廖思思 毛建平 编辑:吴一夫 2021-09-04 11:02:00
—分享—

红网涟源市分站讯(记者 肖星群 通讯员 廖思思 毛建平)9月2日一大早,涟源市桥头河镇和裕圣丰养殖合作社理事长聂新平就在基地上开展“巡塘”工作,看看池塘里的鱼儿有没有异常情况。“不知不觉,回家乡从事养殖快10个年头了。”聂新平开心地说。

聂新平在煤矿当过水电工,1992年下岗后,聂新平乘改革的东风,在桥头河镇干起了乡镇有线电视承包,让老百姓能够收看多个清晰频道的同时,自己也有盈利。其后,与朋友合伙在娄星区办了一家砂石厂,赚到了第一桶金。2012下半年,聂新平和合伙人积极响应政策要求,关闭了达不到环保要求的砂石厂。

“我该怎么转型呢?”其时,51岁的聂新平在为自己谋“前途”。一次偶然的机会,聂新平看到了一本关于养殖黄鳝的资料,他决定“试水”养殖。他前往常德汉寿考察学习黄鳝养殖技术,并花费18万元引进黄鳝种苗,由于没有相关经验,养殖黄鳝以失败告终。

创业从没有平坦之路。聂新平随后辗转多地考察,决定结合自己家乡的特点,引进鱼苗、泥鳅以鱼塘养殖。他选中了桥头河镇石狗村连片水域作为自己的养殖基地。他以每年每亩500元的租金“大手笔”租赁318亩出现荒芜迹象的稻田,开始了产业发展之路。

为了不重蹈没有经验技术的“覆辙”,聂新平除了到别的基地考察学习外,还不时通过微信群和查看书籍慢慢提高养殖技术。为了提高产品附加值,2015年,合作社购买机械设备加工干鱼和干泥鳅,也吸纳了更多村民就业。

就在合作社欣欣向荣之际,一场洪灾不期而至。2017年7月1日,经过几个小时的暴雨之后,基地旁边的河流水位猛涨,基地很快变成一片汪洋,一百万余斤鱼儿也随水流消失,基地的房子、设备都遭到了水淹,直接损失高达八九百万元。

“多年心血和积蓄几个小时被毁掉,我一下子欲哭无泪,万念俱灰。”回忆起当时情景,聂新平仍然难以释怀。聂新平和妻子杨仙花商量后,觉得必须“东山再起”,“如果我们一走了之,基地有可能成为一片荒芜,乡邻也没有了田地租金。”打定主意后,聂新平立即组织开展“灾后重建”,20余天清淤工作耗资20多万,又重新筹措资金购买了鱼苗和机械设备。

一切回归正轨之后,养殖技术成熟的聂新平开始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在经过反复试验摸索之后,合作社的泥鳅香干和软骨鱼颇受市场欢迎,来自国外和长沙等地的订单源源不断。其特色产品“华湘香片泥鳅香干”在2018年“第二届中国(国际)一乡一品博览会”上斩获特等奖。合作社2017年被评为娄底市龙头企业,2019年被全国乡镇长联谊会和湖南工作委员会评为“示范基地”。

近年来,合作社与一些贫困户建立了良好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了附近20多户贫困户的就业。小淌组56岁的脱贫户刘再吾2018年进入扶贫车间以来,在家门口每天八个小时的工作让她颇感满意,“每个月收入2000余元,减轻了家庭负担,还可以抽时间照顾患病的丈夫。”

近3年来,合作社还与全村自主发展产业的贫困村民签订了农产品保底收购协议,帮助脱贫户稳定增收。而对于附近前来“取经”的养殖户,聂新平都是毫无保留地传授这些年掌握的养殖技术,让他人少走弯路。

“如今,合作社又回到了正轨,我将进一步把合作社做大做强,吸纳更多村民特别是脱贫户就业,帮助他们增产增收,为乡村振兴出一份力。”阳光下,望着水中游来游去的鱼儿,聂新平语气中多了一份自信。

来源:涟源新闻网

作者:肖星群 廖思思 毛建平

编辑:吴一夫

本文链接:https://lianyuan.rednet.cn/content/2021/09/03/1010865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涟源市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