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涟水网评】学史力行,以行践知

来源:涟源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张敏 编辑:石成 2022-01-19 15:32:22
—分享—

“学史力行”是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四学”当中的“压舱石”,可以说,学史力行是落脚点和着力点,是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标尺,是把理论思想转化为实际行动的遵循。

通过这一系列的党史学习,让我明白,学习“国史”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增长知识,而是从红色的历史中汲取力量,从而更好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正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作为湖南人,我们都知道,三湘大地是一部催人奋进的红色史书。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考察时说过这样一句话:“寸土千滴红军血,一步一尊英雄躯”。而涟源更是有着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这里有革命烈士卢天放、开国上将李聚奎、开国少将罗云等等,所以,我们从身边的英烈身上就可以学到很多,将他们的精神化为激励我们前进的动力,做为指导我们工作的良方。

开国上将李聚奎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千里乞讨寻党的故事、特殊的遗产的故事等等,我们就可以从这些小故事中得到启示,从而化为我们平时工作中的良方,真正做到学史力行。

一是学习李聚奎是如何“不忘初心”的。1937年春,西路军失败后,李聚奎带着一只干粮袋、一根讨饭棍、一块指北针,经过两个月的流浪,边讨饭边向着东方走,为了逃避敌人的搜查,李聚奎不敢走大路,哪里荒凉走哪里,哪里人烟稀少去哪里,就是晚上睡觉的时候,也尽量不去当地人家,而是在荒郊野外的山洞里、茅草堆里凑合一晚上。就这样,经过两个多月的长途跋涉,李聚奎终于找到了援西军司令部。一路上的艰辛可以想象,但是老将军硬是凭着那一份信念坚持了下来。在老将军80多岁高龄写下的回忆录里面,依旧能够将自己当初的入党誓词清楚的背下来,弥留之际,嘴里念叨的是入党介绍人贺国中的名字。通过这些故事,我们都能清楚的看到党在李聚奎心中的分量,反思我们自己,作为一名党员,是否时刻记得自己入党时的初心使命。

二是学习李聚奎工作上无私无畏的精神。在学习李聚奎将军的故事时,有这么几个细节让我十分敬佩。一是在李聚奎故居有这么一张照片,是他在担任石油部长的时候拍摄的,作为新中国首任石油部长,他和技术员一起在新疆一线,吃饭时,当记者给他们拍照时,将军默默的端着碗退到了角落里。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为了解决志愿者的粮食问题,时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第一政委、负责志愿军后勤供应工作的李聚奎将军炒面来做志愿军指战员的野战方便食品。这是他沿途乞讨寻找党中央途中,曾吃过老百姓给的一种炒面,这炒面的特点是食用方便,易于保存,于是“一把炒面一把雪,夺取战斗新胜利”的动人场面出现在了朝鲜战场上。这些故事除了激励我们以外,还可以化为指导我们工作的良方。面对工作,我们要像李聚奎将军一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凡事坚守在第一线,面对记者的镜头却又默默退到了技术人员的身后,这种 “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党员学习。身在基层,我们要像李聚奎将军一样有不惧困难的精神,面对朝鲜战场战士们军粮难以供应的难题,他没有退缩,反而创造性的将炒面送上了战场,解决了这一难题。

在涟源这块红色的热土,我们可以学习的太多太多,譬如三甲的女烈士梁湘云,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宁死不屈,押赴刑场时更是沿途高呼“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所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理论学习是基础,知行合一是关键。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必须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防止学习和工作“两张皮”。从百年党史中总结经验、汲取营养,传承和弘扬好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不断增强实际工作水平,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办实事、开新局的强大动力和智慧经验,推动“十四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来源:涟源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张敏

编辑:石成

本文链接:https://lianyuan.rednet.cn/content/2022/01/19/1078748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涟源市站首页